【研报】海水淡化深度研究-现实与未来(29页)
国内海水淡 化发展现状:主要用于工业,发展相对落后。1)工程规模 5年复合增速13%,和海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15 年年底,我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达到102.65 万吨/日,5 年复合增长率12.5%。作为水资源缺乏的用水大国,我国海水淡化发展规模与海外相比有较大差距,仅为世界规模的1.2%。2)国内海水淡化水2/3 用于工业,集中在水价较高的沿海省份。海水淡化水用途中,工业用水占比63.60%,居民生活用水占比35.67%。海水淡化工程主要集中在水价较高的沿海省份,包括天津、浙江、河北、山东、广东、辽宁等。3)反渗透、蒸馏法是主流技术,目前国内吨水成本较高。反渗透(RO)、低温多效蒸馏(MED)技术占据国内64%、35%产能。从成本结构来看,能源成本占到吨水成本的四成到五成。国内海水淡化吨水平均成本达到5~8 元,明显高于海外先进项目(3~4 元)。
十三五,行业爆发临界点来临。1)引入海外先进经验,增强国内海水淡化技术实力。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和性能上升,是推动海水淡化经济性的核心因素。依托先进技术、设计理念,以色列能做到人民币3~4 元的吨水成本。由于技术领先、设备耗材使用寿命长,以色列吨水电耗、项目维修费、膜更换费用等运维费用显著低于国内项目。电水联产,以色列显著降低单位电价。以以色列IDE 公司为例,巴安水务等国内企业开展并购等合作方式,引入海外先进技术。2)政策大力支持,电改加速降低能源成本;行业正处爆发临界点。十三五期间,国家将通过产业基金、降低运营成本等方式着力推动海水淡化产业发展。2013 年年底,浙江省将海水淡化用电从工业用电转为农业用电,预计吨水成本下降约1 元。各地将出台电价优惠政策,着力保障海水淡化运营。2015年11 月,6 个电改配套文件出台,各地试点放开;电改加速降低能源成本。从广东省今年3 月到5 月的交易数据来看,平均电价降幅在0.12~0.15 元/度之间。用电成本下降叠加水价处于上升通道,海水淡化行业迎来爆发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