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土壤修复报告-蓝海掘金正当时(37页)
土壤污染被称为“看不见的污染”,其主要来源、危害及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土壤本来是各类废弃物的天然收容所和净化处理场所,土壤接纳污染物,并不表示土壤即受到污染,只有当土壤中收容的各类污染物过多,影响和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从而在卫生学上和流行病学上产生了有害的影响,才表明土壤受到了污染。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很多,如工业污泥、垃圾农用、污水灌溉、大气中污染物沉降,大量使用含重金属的矿质化肥和农药、过量使用的化学药品等等。虽然土壤自身有较强的净化能力,但当进入土壤的农药量超过土壤的环境容量时就会形成土壤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潜伏性和长期性,其严重后果通过食物给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而不易被人们察觉;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污染物质在土壤中不容易迁移、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土壤污染很难治理,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其他治理技术可能见效较慢。因此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我国土壤污染情况严重,土壤总超标率为 16.1%,以无机型为主。根据统计局2014 年中国土壤污染情况调查(调查的范围是除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外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 630 万平方公里。)数据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 16.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 19.4%、10.0%、10.4%。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 82.8%。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镉、汞、砷、铜、铅、铬、锌、镍 8 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 7.0%、1.6%、2.7%、2.1%、1.5%、1.1%、0.9%、4.8%;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 0.5%、1.9%、1.4%。
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土壤、固废处置场地的污染超标点位占比较高,从工业场地项目分布区域来看,江苏、浙江、上海、湖南、重庆、广东等地项目较多。目前,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在调查的 690 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 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调查的工业废弃地中超标点位占 34.9%,工业园区中超标点位占 29.4%。在调查的 188 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场地中,超标点位占 21.3%,以无机污染为主,垃圾焚烧和填埋场有机污染严重。调查的采油区中超标点位占 23.6%,矿区中超标点位占 33.4%,55 个污水灌溉区中有 39 个存在土壤污染,267 条干线公路两侧的 1578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 20.3%。根据土壤与地下水修复行业报告(2018)的统计看,我国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或环境问题区域较为突出的领域,其中江苏、浙江、上海、湖南、重庆、广东等地的项目数量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