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医药外包组织行业专题-CRO/CMO/CSO(36页)
医药外包组织=CRO+CMO+CSO。医药外包组织已经贯穿到药品生命周期的全流程、其中CRO、CMO、CSO 分别服务于医药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三大环节。由于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优势,全球范围内的医药外包仍属于朝阳产业, CRO 企业正从传统模式向风险共担模式发展,Frost&Sullivan 预计未来五年CAGR 预计达12%。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物临床试验自查核查、药审加速推动国内CRO 市场向千亿量级发展。新药研发压力推动全球CRO 行业腾飞。根据Frost&Sullivan 的统计,仅2010 年,全球CRO 市场就达到214.2 亿美元,2017 年CRO 市场容量将达到430.9 亿美元,我们预计未来5 年行业CAGR达11%。随着CRO 巨头的全球扩张和亚洲地区经济科技的崛起,21 世纪CRO 产业逐渐向亚洲转移。中国的成本优势和广阔产业前景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在中国快速发展,我们预计2020 年中国CRO 市场容量达943 亿元,CAGR 达25%。我们认为国际化、多元化、特异化、深度合作是区分公司竞争力的核心四要素。
CMO 能够帮助药企降低成本压力,起到调节产能的作用。争抢新药上市时间也对药企的生产能力提出了新要求。CMO 市场收益于需求端大量增长,根据Business Insights 数据,2011 年全球CMO 市场达到319 亿美元,2017年将达628 亿美元,CAGR 为12%。新版GMP 认证和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的启动,将使国内CMO 企业充分享受国内制药需求增长的”蛋糕”。根据Informa 的数据,2017 年,中国CMO 市场容量为22 亿美元。联化科技、博腾股份、奥达国际、乐威医药、泓博医药、合全药业等公司依靠其全套工艺开发以及各种规模定制生产的能力在几个药物品种上达到了与国际竞争的水平。
随着“两票制”、“营改增”等最新市场规范政策将推动CSO 市场发展。在全球药品市场高度竞争、利润空间受压情况下,药企用于举办学术会议、差旅费用、广告支出等用途的销售费用面临监管和成本的压力,推动全球CSO 市场发展。从2009-2015 年,全球药品销售外包市场从27 亿美元增长至56 亿美元,CAGR 为12.93%。由于国内药品销售制度处于规范过程中,加之药企控制成本的需要,CSO 在国内尚处于引入期。由于独特的本土深耕优势和对外连接渠道优势,目前国内CSO 在进口药销售市场作用极为明显。未来国内向大型化和专业化发展的特色CSO 将迅速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