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胶原蛋白-胶原“新”生,潜在蓝海(49页)

胶原类型丰富,承担多种功能。目前共有约 29 种胶原蛋白已被证实存在于脊椎动物中,按照结构是否为纤维状可分为纤维状和非纤维状两大类。纤维状胶原蛋白主要承担细胞支架的功能,固定细胞位置、发挥锚定作用,也为组织提供拉伸强度和刚度,主要的代表类型有 I、II、III、V、XI 型胶原蛋白;非纤维胶原可进一步细分为基底膜胶原蛋白(基底膜为连接表皮和真皮的重要结构)、短链胶原、FACIT(Fibril-associated Collagens withInterrupted Triple helices,具有间断三螺旋的原纤维相关胶原蛋白)、跨膜胶原蛋白等,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 众多类型中,I、II、III、IV、V、XI 胶原蛋白较为常见。I 型胶原在所有胶原中含量最高,约占胶原总量的 80%-90%,主要分布在皮肤、肌腱等组织,主要承担细胞支架的功能;Ⅱ型胶原蛋白由软骨细胞产生;III 型胶原蛋白在新生儿皮肤中含量较高,主要有修复功能;IV 型胶原蛋白为基底膜的主要成分;V 型胶原蛋白分布在细胞周围以及Ⅰ型胶原的周围,广泛分布于结缔组织中,可能在基膜和结缔组织间起桥梁作用;XI 胶原是软骨的微量成分,在软骨胶原纤维的形成和软骨基质的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常与Ⅱ型胶原共存。 胶原蛋白的形成经历复杂的生物学反应。胶原蛋白遵循生物蛋白 4 个层次定义:1)以(Gly-X-Y)为特征的氨基酸,即每三个氨基酸有一个甘氨酸(Glycine);X 和 Y 代表其他氨基酸,最常见的为脯氨酸(Proline)和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该氨基酸为胶原蛋白特有);2)氨基酸重复序列(Gly-X-Y)n 组成多肽链;3)三条多肽链以卷曲的螺旋方式聚集,经过蛋白酶裂解后形成三螺旋结构的原胶原蛋白(tropocollagen/TC)——胶原蛋白的基本组织单位(大部分原胶原蛋白分子量约为 30w 道尔顿),且其溶解度比前两个层次大幅度降低,该步骤还去除了非螺旋结构的端肽;4)各 TC 分子彼此平行,并通过分子间交联(crosslink)形成原纤维(fibrils)(TC 分子末端的残基可促进相邻TC 共价交联,促进原纤维结构的稳定性)。原纤维结合在一起即形成了具备一定抗张程度(tensile strength)的胶原纤维(collagen fibers),合成过程中涉及到数百个酶促反应以及折叠、溶解、分类和运输等步骤。简化看,胶原纤维的合成主要经历氨基酸→多肽链→原胶原蛋白(三螺旋单体)→原纤维→胶原纤维 4 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