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5G安全知识库(107页)
2015 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MT 愿景:5G 架构和总体目标》,定义了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高可靠低时延(uRLLC)、海量机器类型通信(mMTC)三大应用场景,以及峰值速率、流量密度等八大关键性能指标。与 4G 相比,5G 将提供至少十倍于 4G 的峰值速率、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每平方公里百万级的连接能力。
5G 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传统移动通信网的结构主要分为接入网、传输网和核心网,核心网之后就是骨干网。5G 网络由于引入网络功能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多接入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网络形态相比 4G 更加复杂。在网络参与主体上,除传统通信设备厂商、基础电信企业外,5G 时代由于新技术的引入,云、大数据、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厂商加入到 5G 网络组成各个环节,多领域垂直行业主体也深度参与 5G 融合应用的发展。
中国 5G 正式商用近两年以来,在技术标准、网络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已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发展成就,5G 应用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展现出了庞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和助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巨大潜能。随着中国进入 5G 应用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5G技术、产业、应用迈入无经验可借鉴的“无人区”,5G与垂直领域深度融合引发的安全风险备受瞩目,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OT(运营技术)安全问题相互交织,构建与 5G 应用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保障体系,制定符合我国 5G 网络建设和应用发展特点的、指引全行业 5G 网络和应用安全最佳实践的技术文件成为迫切需要。


